过去两年,虽未有人撼动微信的主导地位,但多数互联网公司都试图在社交领域向微信发起挑战。外界难以知道,在商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时,微信和张小龙到底为之做出了何种抗争与妥协。
两个月前,腾讯的朋友邀请我参加今年的微信公开课。我问,张小龙来吗。这位朋友答,应该会来。
张小龙是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也是微信的创造者。随着这款手机应用程序的用户量逐年攀升到无人企及的11.5亿,张小龙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产品之王。由于软件本身携带着鲜明的理想主义和人文关怀,他常常被拿来与乔布斯相提并论。同时,刻意保持低调,鲜有露面,不参加外部会议、不接受媒体采访,使其更显神秘。张小龙终于变成了神一样的人。
每年一次的微信公开课是张小龙对外露面的唯一机会。至少此前四年,他都出现在会场,并做公开演讲。去年,张小龙甚至讲了四个小时。他不是职业的演讲者,但无疑他是成功的布道者。其话语间传递出的直白、纯粹、不妥协、反潮流、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配以些许愚笨的自嘲。其演讲稿变成外界窥探腾讯和张小龙少有的珍贵素材,一些人细心统计当中高频词汇的变化,还有人以此对张小龙进行人格分析。很快,这些又变成了很多公司的产品纲领和另一些演讲者的不断引用的桥段。
如同很多人,我也对张小龙心存好奇。好奇他如何凭一己之力塑造属于自己的王国,也想知道外部世界如何一步步雕刻了他。我想采访他。但当我提出要求,腾讯的朋友表示无能为力,其公关团队也爱莫能助。数年来,腾讯公司内部达成一种共识,其创始人马化腾极少接受采访,其他人也便上行下效。但公关们真诚地答应,一旦有机会,便全力争取。我开始重读张小龙此前的四次演讲。
他的第一次演讲显然很生涩。2016年1月,在众人的欢呼和难以计数的手机摄像头直视下,张小龙有些手足无措。他几乎全程双手插兜,表情生硬,讲一些并不好笑的笑话。恰巧前一天微信遭遇故障,人们猜测他的突然亮相也是为此作出解释。张小龙也自称是临时决定参加会议,以至于没有讲稿,没有彩排。演讲时常断断续续,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停下来思考。但正是那一年,张小龙首次对外阐释了微信的价值观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他用这个听上去并不新鲜的说法解释微信为什么愿意放弃巨额收入,坚持不在开机画面放置广告;如何拒绝合作伙伴甚至是公司其他部门只是将微信作为流量入口的企图,避免了你我的朋友圈被商家广告淹没的恶果。
张小龙尽情展现他对产品的独裁控制和完美欲望。其对细节的苛求令手下工程师恐惧异常。大到一个按钮应该在左边还是右边,小到一个图像差了几个像素,都是他需要考虑很久的问题,很小的细节都足以让他和产品经理通宵地争执。张小龙曾问一个同事,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对方说没看出来,张答: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他的一些观点甚至是逆潮流而动。张小龙认为,好的产品是帮助人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人黏在上面。他希望将“用完即走”的理念融入微信,甚至呼吁人们放下手机,更多地进行面对面地社交。张小龙当时对微信的商业化有自己理想的想象,并称之为“无形的商业化”。即让用户付钱时,觉得是理所应当。
去年的演讲看上去做了充分的准备。张小龙花费近四个小时完整总结了微信诞生至今八年的历程与思考。这一年,微信的日登陆量超过了十亿次,他说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款手机应用程序做到这一点。张小龙用很多时间解释了自己做微信的“原动力”: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其次是“让创造者体现价值”。他认为自己遵循了影响乔布斯的德国产品设计师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对好产品的定义。张小龙称,“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他说自己是异类,并引以为傲。听上去,那个非黑即白的张小龙依然故我。
但外界的质疑也不再只是个别人的窃窃私语。批评者将矛头指向微信的创新与商业化。一些人撰文质疑,微信俨然已是巨大的流量入口,愈发拥挤的九宫格和小程序使得微信在多大程度上沦为商家的导流工具;相比初期,我们能在朋友圈看到的广告的确增多了;难以计数的、同质化的公众号内容又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创作者的价值;一些人抱怨称微信仅仅变成了工作QQ;还有人不断对微信监控私人聊天内容而发出质疑。
坏消息是,微信的母公司腾讯正在经历转型。此前受到游戏审批暂停的影响,腾讯被迫进行重组,并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微信正受到字节跳动、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公司的进攻。过去两年,虽未有人撼动微信的主导地位,但多数互联网公司都试图在社交领域向微信发起挑战。外界难以知道,在商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时,微信和张小龙到底为之做出了何种抗争与妥协。
从去年的演讲中,你时常能够体会出张小龙依然在对微信的商业化保持克制,但没有人知道他究竟能够坚持多久。当然从腾讯角度出发,获取更多利润以维持并发展公司不必背负道义的谴责,甚至这本身也是负责的体现。但一位财经作家担心张小龙领导下的微信不足以影响整个腾讯,反而最终遭到吞噬。他说,过去张小龙偏离正统的管理风格很好地解决了创业思维和繁复管理架构之间的矛盾——一如既往地追随用户,解决问题。但如今这与腾讯这个已然成熟的超级巨头的管理文化恐怕难以匹配。张小龙也一定在经历复杂地转变,但他去年演讲的结束语试图传递乐观。他当时说:“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两周前,我得到消息,这次公开课张小龙不准备出来了。但朋友试图缓解我的失望,他接着说,不过张小龙几乎此前每一次都是临时决定参加。
过去的报道中也曾提及张小龙的随性。创业之初,他不愿意从广州搬去深圳。马化腾就特许张小龙每周只需到深圳参加一次总裁办公会议。即使如此,他还是以各种理由推脱,逼得马化腾每次派司机去接他,直到其习以为常。
而关于真实的张小龙,外界一直知之甚少。公开资料称,张小龙于1969年12月出生在湖南,并在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从本科读到硕士。1997年,毕业3年后的张小龙独自开发出Foxmail这款经典的邮箱软件,经过多次叫卖不成之后(包括15万被雷军拒绝),2000年以1200万的价格卖给了博大公司;2005年腾讯收购了Foxmail,张小龙加入腾讯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此后他负责QQ邮箱,并于2010年申请立项开发微信。在腾讯公司著名的“内部赛马”机制中获胜后,张小龙逐渐借助“摇一摇”、红包等社交领域的创新,最终从一个落魄的程序员变成了今天的张小龙。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腾讯传》里提及:“在腾讯内部,张小龙的名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他是公司某次运动会网球赛的冠军,也是全广州最大的KENT牌香烟消费者”。
此外张小龙留在网络论坛上的只言片语或许是他早期经历的真情流露。十年前,张小龙在新开通的饭否账号上记录了当时心境:“这两年,我博览了群书和群山,路过了死亡之谷和罪恶之源,现在终于可以坐下来喘口粗气了。”2011年1月23日,微信上线2天后的凌晨2点,张小龙在饭否写道:“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2012年4月,微信用户破亿之后,张小龙停止更新饭否。外人再难从公开渠道直接了解这位“微信之父”的思绪和杂念。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做了一场8个半小时的演讲,据称其制作了178页PPT。演讲一气呵成,没有留下提问和打断的机会。他谈及哲学和艺术,性与暴力,提出满足人性的基本欲望是做产品的关键。演讲片段在网上被众人传阅,一举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圣经。至此,张小龙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中国迄今最著名的“产品教父”。此后,仅有一篇关于张小龙在业余高尔夫顶级赛事中夺冠的文章广为流传。作者以调侃的语调勾勒出工作以外的张小龙对其所爱的专注,以及其他在朋友面前放下芥蒂后的肆无忌惮与纯真。文章提到,张小龙对挚友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因为我是天才呀!”
这让我更加好奇,一年的内忧外患之后,“天才”张小龙此时会是怎样的心境。我登上了飞往广州的飞机。
到达酒店,我急忙询问腾讯的工作人员:张小龙出来吗?其中一人回答,还不确定,可能不出来了。我不死心,追问如果他出来会是什么时候?他说:晚上最后一个环节。
第二天我准时坐进硕大的会场。灯光亮起,张小龙出现了。但仅仅是在荧幕上。他在提前录制好的视频中说:“这次我故意没有到场”。观众报以空洞的笑声。
夜里十点半,主持人指挥大家离场。我等到了最后。